
蹇旺福,男,共青团员,退伍大学生士兵,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9级本科生
他是湖北大学第五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员,湖北大学党史宣讲团成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史宣讲团成员。曾任通识教育学院习坎苑学生会副主席、团总支副书记,现任湖北大学学生会第十五届委员会委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会主席。曾获校、院级表彰多项,现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负责人。“勤劳刻苦、踏实努力、服务他人”是蹇旺福大学学习生活的真实写照。
立志报国,毅然携笔从戎
从小就拥有军旅梦的他高三毕业便决定报名参军报国,但因报名时间过晚而未能如愿。2017年进入湖北大学学习,但从未忘记报国初心。2018年再次报名入伍,终于得偿所愿。2018年9月正式奔向军营这个大熔炉,成为保家卫国的解放军一员,在战略支援部队某基地服役两年时间。服役期间,他敢于吃苦、敢于奋勇争先,秉持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苦练专业本领,多次参加“群众性练兵比武竞赛”以及重大演习保障行动。两年时间内,多次被评为“全旅优秀学兵”“军事训练先进个人”,并在2019年年底荣获“优秀义务兵”荣誉称号并记个人嘉奖一次。2020年9月退伍复学,返校以后转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继续学习,积极适应环境和身份的转变继续发扬艰勤奋刻苦的精神,大二学年完成30余门课程学习并取得较优异成绩,学年综合测评成绩位于专业前30%,并荣获三等优秀学生奖学金;且因各方面表现突出,被评为“三好学生标兵”。在2020年度五四评优中,因表现突出被评选为校级“优秀共青团员”。

服务他人,热心志愿活动
曾经以一腔报国壮志毅然入伍,两年后携一身正气而还。在部队的两年时间也是进一步的锻造他个人品质的两年,两年的摸爬滚打更加增强了吃苦耐劳的意识,锻炼了他劳动实践的能力,也更深一步增强了他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和情怀。入伍以前,他便乐于帮助他人,曾参与了2017年迎新志愿接待、2018年武汉第44届渡江节志愿服务等活动。退伍复学以后更是多次参加各种志愿以及义务献血活动,参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著作丛编(1920–1927)》首发式暨“百年辉煌 初心不渝”学术研讨会志愿者以及湖大社区防疫排查、人大选民证发放等多项志愿活动,以助人为乐,累计志愿工时近170小时。
作为学院主要学生干部,他始终牢记“服务他人,提升自己,懂得感恩”的服务理念。以服务同学为先,积极协助老师处理各项学生工作,维护学生权益。与其他同学一起组织负责了如社会实践交流分享会、考公分享会以及党史故事汇实践教学活动等等众多能让同学们实实在在受益的活动。

脚踏实地,积极社会实践
2021年5月,与学院其他同学组建社会实践团队并担任队长,带领团队以“湖北省地方性红色文化整理整合与现代化传播研究项目”申报了“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过院校层层选拔推荐,最终被确立为“创新训练类”国家级项目。同时,还与团队成员一起以此项目申报了第七届湖北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经过层层筛选最终荣获“校级金奖”。2021年6月,积极响应学校“关于做好2021年湖北大学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工作的通知”,跨学院组建了含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技术两个不同专业学生的湖北省地方性红色文化整理整合与现代化传播实践调研团队,并被确立为“校级实践团队”。从7月初开始,带领团队成员前往了恩施、利川等地展开了集中实地调研。调研团队前往了恩施4A级旅游景区土家女儿城,恩施州文化旅游局,恩施州广播电视台,恩施州博物馆,叶挺将军纪念馆等多个单位调研,更深入到恩施州利川市文斗乡高峰村和金龙村等基层村镇调查红色资源开发和保护情况,同时也在部分餐饮店和街头巷尾发放问卷并访谈。同团队成员一同累计发放问卷430余份,回收有效问卷401份,最终取得较为丰富的实践成果,包括三万多字的调查报告、若干调研日志和影音资料以及全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可移动革命文物详细名录;所带领的实践团队也因此被评为“校级优秀团队”并获得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年暑期社会实践一等奖。

2021年7月27日至31日,加入了由校学工处组建的“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实践,先后参观了浙江革命纪念馆、南湖革命纪念馆、一大会址等地,感受历史荣光、感悟初心使命,二是开展科技筑梦主题实践,先后赴杭州梦想小镇、朴器科技、信雅达科技、杭州市人才管理服务中心、衣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五芳斋产业园区等深入调研,了解当前就业创业政策和当地人才需求,感受智慧城市科技魅力。湖北高校思政网、中国大学生之声、湖北大学校园网等多家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报道,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